第二届“院长杯”读书报告会优秀文集一

发布时间:2016-09-29浏览次数:282

致亲人
——读《目送》有感
2015级澳洲莫纳什项目 林 杰


对于龙应台笔下的这本《目送》,周围人不止一次推荐过这本写尽人与人之间幸福与忧伤的书,当人们叙述起它的时候,那样的赞叹,让我还是禁不住诱惑翻开了它。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人生经验不够,却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能在这复杂的社会生存。现在的我们对于未来往往有着美好的期待,总忍不住推开父母教我们的人生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跌倒,不以为然的爬起,告诉自己这不过是年轻时的小小麻烦,然后头也不回的继续前行,我们看不见,也不会看后面或者旁边父母正努力的帮我们铲平障碍,他们用很低的姿态换来我们很高的成就。也许有人否定,但是却不会改变,这是所有人在成为父母的那一瞬间就开始的任务,直到他们再也干不动了,知道他们老死为止。不知道,在他们离去的时候,是否还在为了你而思考,而挣扎呢?我们总是拒绝来自于父母的好意,责怪他们妨碍了自己的起飞,我们在意他人的眼光,怕他人曲解了自己的强大,怕父母不合宜的举动毁掉了自己在同龄人之间的地位,尽管我们拥有的不过是一点小小的口碑,不过正是我们拥有的太少,所以才喜欢斤斤计较。所谓,父母与孩子,我们有着血的纽带,他们给我们生命,给我们生活,给我们地位……但我们在某一个时期,却将他们视为麻烦,视为拥有血缘的陌生人。正如最一开始说的那样,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还有一点,我还想补充,当孩子走到与父母相同的路时,他们一定会停下,会思考,会回头,会流泪,然后朝着你们的方向奔跑,为了说声谢谢,因为我们是家人。但是你们要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小小地放手,让他们去走一走,这样他们才不会找不到来时的路。

真正触动我的,是作者的父母,作者对于他们的描述很简单,对话,日常,短却精炼。我的爷爷,与作者的父母很像,老年痴呆,现在正躺在病床上,静静地活着。曾经跟我像个孩子般炫耀自己曾经走着横跨了半个中国,那神情用骄傲形容,我觉得还不够。到几年前,他连自己的家都找不到,十几分钟的路程,把他困在了路中间,绝望的等着我们去找他;曾经力大如牛,把我扛在肩上的他,到后来连个瓶子都打不开;曾经记忆力很好,甚至能把好几代的亲戚名字都悉数报来,到后来的看着我问我“你是谁”;曾经工作能力很强,老了之后还能把自己养活,到后来的拿纸玩火;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坐在椅子上对我们发号施令,到后来裹着纸尿布,连饭都不会吃的样子……我看着他,从口齿清楚到说不清楚话,从身强体壮从骨瘦嶙峋、身体僵硬,只能躺在床上,受人摆布。那个几十年前的那个小伙子,那个没有目标,以生存为最高目标的他,如果他知道,未来的自己只能躺在病床上,以最艰难的姿态,悄悄地活着,他,会怎么想?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当我站在病床边,看着他戴着氧气面罩,呼吸的时候,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眼睛也不知道有没有睁开,两片眼皮似乎想睁开,却又无力的贴合在一起,所有关节就像冻住了,动也不动,小小的蜷缩在在病床的一侧,叫他,也不会应,推他,也不会应,像一个还没睡醒的小孩,但我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睡醒,偶尔家人的大声叫唤,才会换来他的一句回应,具体应的什么没有人听得懂,或许大家也不打算听懂,我们根据我们的想法去猜测他的心理,去给他喂水,喂吃的,我想起我的小时候,躺在他旁边,听他讲着自己年轻时候,没落的家族史,艰苦的奋斗史,听他一一数来,如数家珍。我怕黑,所以在每次关了灯之后,我都飞快的冲到他的怀里,在黑夜里听着我们的心跳睡去。他力气大,所以他每次都把我举高高,用着外人都听不懂的家乡话,用着也许带点俗气的玩笑,大声的嗓门,哄我开心,这是我童年的欢乐时光。在我一看到他时,很多记得迷糊的回忆,一瞬间都无比清晰。我用很安静的声音,静静地流泪,我摸着他的脸,那如同干枯的枯井一般,像被榨干了水源,在那张熟悉的脸上裂开,让我说不出话来。他今年正好八十岁了。

我在家的时间很少,所以每次回家,我总是希望能用我所有的时间陪陪家人,在我还没有彻底融入社会之前,多花点心思在他们身边。你会发现很奇怪的事,老人往往比孩子更需要人陪,他们对于寂寞的恐惧,远远多于孩子。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个军人,按道理,孤单,黑暗,在这样经历过战争的军人面前,不算什么,但外公却像个孩子一般,只要我们不在家,他就急不可耐的一遍遍拨打我们的电话,劝我们早点回家。作者写道“‘老’的意思,就是失去了人的注视,任何人的注视?”,我们都知道不对,都急着去争论,去修改,但在行为上我们却不屑去改,我们一边把他们放在空荡荡的家中,一边却自满的告诉别人我对老人是如何如何的好,这样愚蠢的行为,人们一边做却一边否认。

亲情是世间最简单的感情,也是世间最深的学问,人们在亲情里感动,欢喜,厌恶,纠缠,当真是“剪不乱理还乱”,无论人们在亲情的过程中不屑一顾也好,背叛也罢,但是我相信但人们走到亲情的终点,至亲的父母已不能伴在你左右的时候,当你去回忆你少时带给亲人的伤害也好,带给他们的快乐也好,当你驻足时,我相信人们不会记得父母在某时某刻弄坏了你心爱的书籍;不会记得他们的无知又怎样的丢了你的脸;不会记得他们的哪句责怪又伤害了你那脆弱的自尊……人们只会自责在某时某刻,自己的哪句“无心的话”伤害了他们;自己越来越多的沉默是否赶走了他们的好意……这些一句句无法传达的抱歉、来不及说的感谢会跟着我们剩下的人生,到那时,你会怎么办?这本书带给我思考,让我心疼,让我落泪,思考我与父母之间微妙的关系,我终于明白让我感动的是书中父母离去的悲伤,心疼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刺痛,对于兄弟这样不常见面却心系对方,如同一棵大树的树干和树叶一般,即使吸收着一样的养分,却不互相干扰,但在重要时刻却陪伴在身边;感谢给我这样的一段时间去回忆一些在我的记忆里走很远的人,感谢,让我停下来感伤那些已然不在的人与事。


目送(龙应台散文集)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我心中的《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有感
2015级美国项目 张梓楠


我是一个有侠义情结的人,和很多人一样,爱看武侠片和武侠小说。初中的时候,我爱上了《水浒传》,那时的确是百读不厌,一有时间就会看,也能像模像样地背背里面的一百零八将。那时候的我,懵懂地觉得《红楼梦》太过高深,像我这种幼稚的凡人是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的,再加上我不爱看那些男男女女,交际斗心的曲折故事,还有一些人对红楼曲解的误导,我不想也不敢去触碰《红楼梦》。《红楼梦》也的确太高深,多少红学家一生钻研也只不过读懂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罢了,就连将红楼未完列为三大世间遗憾之一的张爱玲,终其一生也不曾补全看透《红楼梦》,更何况是我。

后来,我开始尝试读《红楼梦》,我想着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喜欢上《红楼梦》呢?可惜我猜错了,不知怎的我慢慢地开始接受了《红楼梦》,甚至因此爱上了她。可能开始是因为曹雪芹先生笔下生动立体的人物吧,单纯多情、率性善良的宝玉,多愁善感、敏感里却带着些许可爱的黛玉,外冷内热、温柔大方的宝钗,伶牙俐齿却心狠手辣的凤姐等等,他们都像是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丫鬟都会有着极其细致立体的描写。袭人温柔和顺却也颇有心机,她一心一意服侍宝玉,安分守己,但她也懂得向贾府的高层邀宠,告诉王夫人一些“秘密”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众所周知,每个人每读一遍《红楼梦》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看到的红楼的角度也不相同。第一遍读,我看的是情节,是故事,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第二遍读,我看的是精巧,是情节设计之精巧,人物关系之精妙,第三遍,第四遍……到如今再一读,我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读什么了。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如今才想的有些许明白,我看到的也许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叫解谜。

红学家为何要锲而不舍得研究红楼,因为红楼是个复杂难解的迷。她每时每刻都在出谜题,不管是浅显或是深刻的,《红楼梦》真是个货真价实的未解之谜。谜题太多又太深,何人能用一生解完呢。不过《红楼梦》也说世间万物不必时时争锋时时明了,有时候,谜题就只是放在那里,又何必定要苦苦寻思答案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了他一生的起起伏伏。从繁荣似锦到一夜落魄,曹府这个百年世家就如贾府一样在政治世俗的风浪中覆灭。曹家三代主政江宁织造府,家世显赫,可谓是金陵第一豪门,更是在康熙年间大放异彩,却在雍正六年因为亏空获罪而被抄家,这正是红楼中贾家的真实写照,有权有势,深得皇帝所爱,实则家中早已腐败,亏空,终在一夜之内,贾府这座华丽的宝殿轰然倒塌。尽管高鹗所续仍让贾府中香火得以延续,但兴许这并不是曹雪芹先生的本意。但即使贾府能够再续辉煌,那也必不如曾经了。不是繁荣的程度不如,是精神的缺失。区区贾府覆灭容易,振兴也许稍难,但总难出一个如宝玉般离经叛道的人用纯净的眼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了。曹雪芹先生早在家族覆灭之时就看透了世俗的无趣,但他没有选择隐藏自己或是随波逐流,而是在自己的破屋内用红楼梦表达对世俗的愤怒。他将自己自比为贾宝玉,能够看待下人和丫鬟,厌倦趋炎附势的官场人,反感纲常礼教,有新的思想也敢于言论。他用贾宝玉的口道出了他对他所在的时代的厌恶,对他生活在一个唯重纲常的时代的厌弃,同时也是对他身边能有这些貌美如花与他天天相伴的文化女子的尊敬和欣喜。

短短一千字怎能说清道明这鸿篇巨制,也说不清曹雪芹先生的心中所想。《红楼梦》是一个永远美丽神秘的谜团,等着一代代想要了解她的人们去探索发现。


红楼梦(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自控力成就人生
——《自控力》读后感
2015级美国项目 田佳林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本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所作的书,名叫《自控力》。听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本书非常具有实用性,就是切切实实地告诉你,什么是自控力,如何自控,如何改掉坏习惯,培养新习惯。因此你可以说它是一本工具书,在欲望面前,为你指点迷津。在诱惑面前,让你进退自如。所以,这也是很多人乐于去阅读此书,用心体会此书的真正原因,因为在现如今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花花世界,克制自己的欲望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每个人都要面对,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和完善自己。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每一项研究实验以及实例论证的形式来指出与纠正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件可能造成拖延,焦虑,急躁,纵容的事情和自我意识,从而成功地掌握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作者希望通过大家阅读此书,按照此书的步骤完成每一项意志力挑战,来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学习变得更加具备执行力和效率。

首先,作者讲述了意志力原由及重要性。以本书的论述,意志力实际上分为三种力量,即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通过三种力量在意志力挑战中的博弈,分清利益得失,发挥我要做的力量,更好利用我想要的力量,抑制我不要的力量。让自己去做更具有挑战性和符合长远利益的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首次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意志力消耗极限理论,这个理论首先论述了消耗意志力的种种条件,例如外界诱因、自身心理因素、肌体营养条件,生物钟的影响等,然后论述了这些条件如何量化地影响人们的意志力,例如分析从早到晚意志力是如何衰减的,从而提出了减少及控制意志力消耗的具体应对策略,比如在书中作者就提到可以在意志力旺盛期处理繁杂事务,避免在意志力薄弱时段处理大量损耗意志力的事情。在每一章的总结中,作者会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深入剖析我们的行为以及如何剖析,这些剖析大多是以反问的形式呈现,这一方面提高了我们在生活中的警惕度,时刻监督着自己,要善于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 再者,意志力实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提倡以实验性疗法,通过具体措施提高各种服务于意志力的能力。比如在本书第一章的意志力实验中,作者就动员各位读者记录自己的意志力选择,注意观察你做的关于意志力的决定。另外每天做五分钟的大脑训练冥想,以此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本书所提倡的不同于一般性的所谓强制自控疗法,恰恰相反,作者引导读者进行非强制的自控挑战,即有效合理利用自我欲望,使其极大地运用到“我想要”的行为之上。这与“借债征兵打债主”的思想不谋而合,让我们通过欲望克制,行之有效地将更多的精力来抵制当前诱惑。

一个失去自控力的人,怎样成功?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儿,还怎样飞翔。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靠的不是苟活,而是不断试错,在错误中不断纠正,纠正的过程就是克制欲望,提升自我毅力的过程。短暂的惬意,换来的是长久的痛苦,而自控力便可以带领人类走向光明未来。因此,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克制欲望需要一定精力,然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必时时克制,事事克制,在不影响长远目标的前提下,适当释放自我,而在影响长远目标的事情上我们一定要利用更多精力去节制自己。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要善于克服拖延,抓住重点,合理的管理压力。在阅读本书的两个月了,我成功地改变了旧习惯,培养健康的了新习惯,改掉从前的拖延症,不再每天磨磨蹭蹭地吃饭和学习,也不再屈服于诱惑和欲望,成为他们的奴隶。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便是要在迷茫中看清道路,在孤独中走出回路,在实践中寻求出路,我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不要抱怨,更不能自卑,要不断培养自我控制之力量,让自,自我;控,控制;力,力量,三字充分摩擦,碰撞出惊艳的火花。只有这样不断的实践、锻炼与思考,才能真真正正的掌握好这门自控力学科。


自控力(美国凯利·麦格尼格尔编著图书)

《自控力》作者是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作者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自控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

《自控力科学》课程告诉人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这门课还阐述了人们为何会在诱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样才能抵挡诱惑。该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再读《活着》有感
2015级日本项目 马淑钦


书的名字叫《活着》,讲的却是人们一个个死去的故事。再读仍感到心痛。有庆,凤霞,家珍,当至亲至爱的人们相继死去,生活将是如何的惨淡无望。曾经埋怨过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每个故事都是一个苦难,偏偏他冷眼旁观,笔调沉静平淡——悲剧轻描淡写,才足见其哀恸。

余华的中篇风格却截然不同,《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一类,满纸风情,妙不可言,寻不到苦难,只有对生活的微妙的疏离感。有趣的是,我最初惊艳于这个截然不同的余华,觉得那些语言实在是太美妙了,然事实上到现在,它留给我的,也只有“语句漂亮”这个模糊的印象和依稀记得的短暂的欢愉。而谈及福贵,许三观,孙光林这些名字,我的心仍然会被一只略带凉意的手紧紧攥住,喉头酸痛,不得不走到屋子外面,阳光底下,那手才能微微松开,血重新灌进来,四肢百骸才重有了一点力气。其实生活本身才是小说的上帝啊,而同时,人生又确是闪躲着摹仿艺术。

后来读到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如醍醐灌顶。悲剧借助语言的力量使观众产生逼真的幻觉,它唤起人们的悲悯与畏惧的情感,并加以净化,使人获得无害的快感。想起托马斯.哈里斯在《沉默的羔羊》中,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私以为智者派一个叫高尔吉亚的人说得漂亮,悲剧乃是“一种骗局,其中行骗者比不行骗者更诚实,受骗者比未受骗者更聪明”。

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书中看的是别人的事,脑袋里想的却是自己的事。共情与同理是美妙的,文学让人不得不爱之处便在于拓宽了人的生命,对稍有感悟力的读者而言,别人的生活,也宛然成为自己的生活了。在为福贵一家的命运叹息时,除却四端中恻隐一端,人们也总是会想到自己的。

首先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存在上帝之城,是不是真的存在命运这回事,否则,这样多的苦难,怎么会全部加之于那样一个平凡而善良的人呢。文学是巧合的艺术,我却觉得每一种生活在书中都分外真实,这偌大的世界,又怎么会容不下一些巧合?
从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到林语堂所谓中国人跳来跳去的信仰,我觉得只要一个人试图去相信些什么,依托些什么,他就早已在潜意识中相信命运了。这无涯的时间的荒野里,又怎会容不下一些神灵与命运的力量?

而获知命运的存在后,人们常常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从西方的占星术到古老东方的《周易》卜筮,人们对勘破命运的渴求生生不息,至今仍不过是改头换面,以科学的面目使更多人趋之若鹜罢了。我倒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生命已经那样短暂而单薄了,未知岂不是虚茫人生的一个大乐趣——无涯的时空里,人永远无法知道下一个路口是什么在微笑或诡笑着等你,若是早早知晓了一生,人们反而未必会有奔赴前方的勇气!正因为我们无法知晓人生,所以遗憾有时也是必然。家珍说,我不该让你带有庆去学校;春生说,我不该倒车那么不小心;福贵说,我不该赌,不该给王医生那么多馒头。几乎每个人,每件事,都沾染着遗憾的影子,小说如此,生活亦是,但那又如何呢,想到昆德拉在《认》里的一句话,“永远不要认为你可以逃离,你的每一步都决定着结局”。看过《恐怖游轮》和《蝴蝶效应》,脱胎于西西弗斯的故事,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过去,在那些看似不经意却十分重要的节点上重新作出他们后来认为正确的选择,然而结局却仍然是悲惨的。我的朋友深爱托尔斯泰,他后来又告诉我,托翁在《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妙极的观点,人是不能做出选择的,每一个看似是选择的决策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的必然,它们是被命运推动的。希望抚慰了我的话,也能抚慰家珍和福贵。

其实细想来,人生总归是悲哀的。想想海德格尔说的“向死而生”,生命的终点必然是死亡这点已经足够悲哀了,而更可怕的是,“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达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中,死亡已经并始终在场”,人始终不得不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那么永生呢,可以不断做出选择,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和再创造,总该心想事成了吧。又是未必。小说家带着得意的微笑无奈地摊摊手。博尔赫斯《永生》中的阿莱夫,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中的福斯卡,永生带给人多到只愿意“躲到树林中一睡六十年”的光阴,也同时带给人没有尽头的虚无与空茫。于是发觉,“死亡(或它的隐喻)使人变得聪明而忧伤”。

想到了三岛由纪夫笔下的金阁寺,人的存在与它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金阁寺由于它不灭的美,使人产生一把火毁灭它的狂热渴望,而一方面人类由于极容易消逝毁坏的身体,反而浮现出永生的幻影。

所以我格外赞赏希腊精神,聪明而敏感的希腊人怕是更早也更深的体悟到了生命的无力脆弱与命运的强大,却仍然能热烈自由地生活,举起酒神巴克斯的杯子,在众神的注视下高歌生活的美。

由此可以再体悟一番希腊悲剧中命运主题的内涵。人总是要死的,但人是否能因为终有一死而放弃一切努力呢?显然不行。俄狄浦斯一味想摆脱,却愈发靠近那早已被预知的可怖的命运——可他若是不试图逃避,不去抗争,他的命运又能如何呢?而西西弗斯,他有没有可能甚至爱上了那永无止境的循环以及在那徒劳无功的拼搏中昙花一现的虚假希望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加缪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巨石推上山必然会滚落,而西西弗斯别无他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周而复始,他知道这是荒诞的,却没有怨恨、犹豫和恐惧,始终与注定失败的命运抗争,这本身已是对荒诞伟大得使人热泪盈眶的反抗了。希望可能虚假的,但幸福一定是真的,所以加缪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鼠疫》中的里厄医生也是幸福的。

蒂利希有怀疑信仰存在时信仰已在心中存在一说,那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当我们试图挣脱命运的时候,我们已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了。人的行动与命运之间那个神秘的张力,便是我所理解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了。

当我们面对一个不愿接受的命运时,常常感到深切的命运的虚无感,春生选择死去,福贵含泪活着,没有高下,只关乎选择。而我所认为的英雄,是永远不会真的选择虚无的——他们以血与肉的身躯,迎向命运的嘲弄,威风凛凛地屹立在人类精神的绝域。帕斯卡尔之言可表我心,“我只赞许一面流泪一面追求的人”。

我乐意匍匐在杂草下,碎石间,去看见这个世界的伟大与艰难。


活着(余华著长篇小说)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浅谈乐观主义
——《老人与海》读后感
2015级美国项目 汪晖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海明威先生的《老人与海》一书,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先生的成名之作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突出地位,曾获得过诺贝尔儿奖。文章全篇都围绕着主人公“Santiago”一位年老体衰的渔夫展开,Santiago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任然可以捕获大鱼他毅然决然的出海了。在他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鱼后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遇上了大鱼,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坚持之后他成功将大鱼杀死。然而幸运女神的光芒并没有再多照耀他一会儿,大鱼的鲜血吸引了大批的鲨鱼前来。渔夫用仅剩的半只船桨护卫自己的大鱼但是最终留给他的只有大鱼残破的骨架。

虽然文章的末尾是以悲剧结尾,老人最终还是没有向任何人证明自己,他还是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和不放弃的品质却是应该为我们所称颂的。“But none of these scars were fresh. They were as old 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这段话在文章中是描写Santiago的外貌的,在那一句描写眼神的句子中老人内在的硬汉精神展现的淋漓精致,尽管他已经是疲惫不堪但他却还是不愿向命运屈服。文中老人曾说过“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这句话与贝多芬的一生可以做相照应,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可以被摧毁,但是我绝不会被征服。”他们说明了英雄的含义、生命的意义。而文中的这句话也点明了文章的思想: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从这个方面来看,这本书的寓意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了,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胜利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老人敢于挑战极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不得不让我们敬佩,他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不屈服的精神力量。

文中还有一个次要人物“小马诺林”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作为在老人与大鱼斗争过后在他脑海里浮现的人物,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作为一个穿插在全篇幅的角色连接了所有的剧情,帮助作者使Santiago这一形象丰满了起来,而且使他更适于作一个悲剧的主人公。

全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Now is no time to think of what you do not have. Think of what you can do with what there is.”这句话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很适用的现在的学生总是在做事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以我做不到我没有能力去做来推脱却没有想过不经过尝试怎么会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文中老人的豁达不服输的精神是感染我最深的一点,在日常生活中这也是我一直的行为准则,这让我更加的坚定了自己的理念。在航海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The position actually was only somewhat less intolerable, but he thought of it as almost comfortable.”老渔夫始终抱着乐观开朗的态度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泊,他从来没有想着要放弃也重来不觉得自己会失败,最终他等到了自己的大鱼,尽管最终他并不是以欢喜结局,但这些不经意间显露出来的细节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There are thousands of lives in the world do not call the mind, but this is not the reason that we do not move forward. We should find the way to cheer ourselves up and make ourselves out of the trough and push forward more diligently. As the author of the book under the pen of the old fisherman generally never give up although it may not be a good ending!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名小说)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Society's Mirror
——Animal Farm
2015级澳洲纽卡斯尔项目 潘 豪


Recently,I have read a book named Animal Farm. Some people might think that it is merely fairy tales about animal rising in resistance, caused by human’s greedy heart.  In fact, it’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t is a rigid political story, and the principles behind the story are based on true political events.
The story happened in Mr. Jones’s Manor farm. The animals worked for the farm day and night. One night, a pig Old Major told the animals what he had dreamed. Then the animals realized that they were leading a miserable life and they were exploited by human being.
Greatly encouraged,they were determined to get rid of the ruling of man and take the productions  as their own. Finally, the battle really happened and Mr. Jones ran away. They established “Animal Farm” and put forward “seven commandments”:“1.whatever goes upon two legs is an energy.2.whatever goes upon four legs or has wings, is a friend .3No animal shall wear clothes .4.No animal shall sleep in a bed.5.no animal shall drink alcohol.6.no animal shall kill other animal 7all animal are equal.”
At the beginning of “Animal Farm”, all animals were equal. It was a new life .Every animal bore hardship and worked hard for a better life. However, the leader named Napoleon, who was selfish, greedy and wanted the absolute obedience of all animals. What’s more, he slept on the bed and drunk milk. Snowball was driven out because Napoleon let some fierce dog to chase him. And then Napoleon declared Snowball was the enemy of Animal Farm. The rulers made use of some strategies, which were seemingly for the benefit of pigs but actually meant to make the citizens in animal farm stupid, and were totally under Napoleon’s control.
The seven laws changed again and again .If some provisions didn’t make convenience for pigs, they will be changed until the leader was satisfied. Dramatically, the leader Napoleon cooperates with human. In addition, to celebrate the events, pigs and humans took a dinner together. After meal they played poker. However, the pigs and human all had a suspicion that they both practiced fraud. So they had a fierce wrangle with others. Some stupid animals didn’t know why they had a quarrel .The voice were quite similar. The animals stayed outside, failing to distinguish the voice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pigs.
In the novel,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every figure all have similar character in true life. Author thought it too brutal and bloody to tell this edition of the story, so he compared the characters to the animals. Old Major is a communist, who have an extraordinary blueprint. Napoleon was just Stalin. He was in charge of the whole country in an autocratic way. He killed those who were not willing to obey his ruling. Snowball was just like Trotsky. When people didn't need him, no one cared about his life though he dedica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country. Besides, some loyal animals ,for instance ,the old horse Boxer,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Napoleon , but when he got terrible illness , the leader sent him to slaughterhouse ,when his companion found that ,everything was so late ,so tragic he is. Boxer replaced some people, who have pure and loyal heart, but they were exploited by someone with wild ambition.
An extraordinary movie with the similar theme has run for a month, named zootopia, which is 2016 American computer-animated buddy-cop comedy, adventure and noir film produced by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 and distributed by Walt Disney Pictures. It introduced a new life ruled by animals, without humans. It's a melting pot where animals from every environment live together — a place where no matter what you are, from the biggest elephant to the smallest shrew, you can be anything. But when optimistic Officer Judy Hopps arrives, she discovers that being the first bunny aming a police force of big, tough animals isn't so easy. So she is determined to prove herself, she jumps at the opportunity to crack a case, even if it means partnering with a fast-talking, scam-artist fox, Nick Wilde, to solve the mystery.
Memorably, the biggest villain blood is a sheep, who is a second in command of zootopia government, and she tries to gain the force at the core. To defeat lion mayor, to let herbivores control the whole zootopia. She plots a frame-up to all carnivores, to guarantee the authorities in animal world. In the movie, she acts as the pig Napoleon, who is selfish, and have audacious ambition. They all destroy the peace life and sacrifice people's benefit to obtain their own enjoyments and desire of pow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also mirrors real human's life. We live in a gorgeous society, and we face different people every day. To be honest, there're many evildoers surrounding us. For instance,some countries intend to control all over the world. Importantly, we need to safeguard our profit. If our citizen protect our profit, and not let it fall into splittists, our society will come to utopia at last.
We should encourage ourselves to pluck up our courage, instead of acting as the animal in animal farm. We should believe that facing the fear is the only way to conquer the fear and the only we fear is fear itself.
Through reading and watching, I know it’s very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people who are kindhearted or evil. We should avoid being exploited by some villains.
It’s my first time to read a book in English. Luckily, I learned some new words, and took them in my note.
As the saying goes: After you have read more than ten thousand volumes, you will find it easy to write as if God were there helping you.” So we should use our idle time to read more classical articles, to get more useful knowledge. What’s more, Coping with problems in our real life is the end, and reading is only one of the means to reach the end.


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

《动物庄园》(Animal Farm)亦译作《动物农场》、《动物农庄》,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个重要作品。本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畸变。本书于1945年首次岀版。